銀行理財遭限制 券商融資業務有望迎來機遇
銀監會近日下發通知,對銀行理財資金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進行限制。券商人士普遍認為,該通知短期內會對目前規模較大的銀證合作通道業務產生較大影響,但從中長期看,券商標準化的融資業務,包括債券承銷、資產證券化等將在需求面獲得提振。
盡管銀監會有關通知中并沒有直接指出銀證合作是否在限制之列,但券商資管業內普遍認為,通知將對券商定向資管通道業務帶來較大沖擊。
某券商資管內部風控郵件就表示,銀監會有關通知稱,近期商業銀行理財資金直接或通過非銀行金融機構、資產交易平臺等間接投資于“非標準化債權資產”業務增長迅速。一些銀行在業務開展中存在規避貸款管理、未及時隔離投資風險等問題。此次治理是為了有效防范和控制風險,促進相關業務規范健康發展。因此可以認為,通過信托、資管、基金子公司等通道間接投資于非標債權資產也在約束范圍之內。
通知要求,理財資金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余額在任何時點均以理財產品余額的35%與商業銀行上一年度審計報告披露總資產的4%之間孰低者為上限。券商資管人士預計,這將導致定向票據合作及委托貸款等銀證合作規模大幅縮水,從而使得以定向為主的2萬億券商資產管理規模出現大幅下降。
同時,通知要求商業銀行應實現每個理財產品與所投資資產對應,并向理財產品投資者詳細披露;要求每個理財產品單獨核算、單獨記賬、單獨管理。而券商定向資管通過股權質押等形式運作的產品期限較長,這種產品向銀行系統轉移過程中往往通過短期理財產品循環發行的方式運作。而按照通知要求,這種操作模式將遭遇較大障礙,但有證券業分析師表示,銀證合作通道業務涉及資產規模雖大,但利潤率微薄,相關業務受限對券商業績影響極為有限。同時,在銀行表外業務收縮之后,擠出的社會融資需求相當一部分將向券商體系轉移,從而提振券商相關業務收入。
國泰君安證券行業分析師趙湘懷表示,監管層收縮銀行表外業務年初在市場中已有風聲,為了補償銀行系統融資量的預期減少,信用債發行量已在第一季度出現放大的態勢,預計全年券商債券承銷量可同比增長20%以上。
同時,通知指出,未在銀行間市場及證券交易所市場交易的債權性資產,包括各類收益權資產屬于非標準化債權資產。而券商通過專項資產計劃,通過證監會審批在交易所平臺交易的資產支持證券則顯然不在此類。分析人士預計,此項新規將對在信托平臺進行的類資產證券化操作造成較大打擊,同時給券商資產券化業務帶來發展機遇。